查看原文
其他

收藏导游词:南京莫愁湖导游词

文化旅游院 我们的文化旅游院
2024-09-25


各位嘉宾,大家好!欢迎来到“金陵第一名胜”莫愁湖。

莫愁湖位于南京城西水西门大街,古诗里说:“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就是对莫愁湖地理位置最好的说明。1800年前,长江直临南京城下,潮打空城。后因长江改道,留下一片水塘,史称“横塘”,又因毗邻石头城,也称“石城湖”,后为纪念莫愁女而更名为“莫愁湖”。明清时期,莫愁湖先后为明太祖朱元璋宫苑、明中山王徐达私家花园、乾隆帝驻跸之地;后经江宁知府李尧栋、晚清重臣曾国藩修缮,无数的文人雅士对莫愁湖流连忘返之余留下了众多的书画题咏,可谓是湖光山色与诗情画意交相辉映。

莫愁湖在当时的地位有多高呢?明万历年间,“莫愁旷览”为“金陵四十景”之首,清乾隆年间“莫愁烟雨”为“金陵四十八景”之首。世人评价莫愁湖是“江南第一名湖”、“金陵第一名胜”。莫愁湖为何能够在南京众多名胜中独占鳌头呢?我想,只有大家亲临其境方能找到答案。
现在我们来到了莫愁湖公园,公园南门这座牌楼式的正门与山东济南大明湖公园的牌坊造型相近,很多山东来的朋友看到它都觉得倍感亲切。交错的斗拱,精美的彩画使它看起来极具民族特色。近代大家郭沫若先生也曾光临过莫愁湖,在对公园美景赞不绝口之余留下了多处题额,大门上的字就是其中的一处。“莫愁湖公园”五个大字,就是由郭老题写的。
穿过牌坊,我们走入公园的。从古到今,很多名人都曾来过莫愁湖。如果概括一下,有四类: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到过莫愁湖的帝王有朱元璋,乾隆;将相有徐达、曾国藩;才子就更多了,古代有李白、屈大均、吴敬梓、孔尚任、彭玉麟,近代有林散之、傅抱石;至于佳人,莫愁湖本身就是以古代美女莫愁来命名的。80年代,莫愁湖公园作为南京金牌接待场所,接待了邓小平、叶剑英、胡耀邦、陈毅、荣毅仁等多位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周恩来总理与莫愁湖更是有过一段海棠之约。

现在的莫愁湖占地总面积51.05公顷,陆地面积约18.72公顷,水域面积约为32.33公顷,环湖一周约为3000米。2017年,莫愁湖刚刚启动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升级改造工程,所有建设标准均是按照4A级景区来要求的,整个升级工程将在2019年完工。今天,我将陪同各位嘉宾先睹为快。

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刻有“莫愁”的太湖石做的假山群。假山通体采用太湖石堆叠,在山顶和山脚下,还精心布置了几湾水景,形成层次丰富、主次分明的山水景观。花坛虽小,却包含了四季的风物。春天的海棠,夏天的荷花,秋天的红枫与冬季的雪松。春、夏、秋、冬代表四季的风物我们都找到了,无论您何时光临莫愁湖,莫愁湖都会以优美的景致,独具的风情欢迎您的到来。这处景观虽然只是入园的一处小品,但是毫不夸张的说,它凝结了南京人的集体回忆,几乎每个70、80后的家里都有一张以“莫愁”二字为背景的照片。

在假山背面,您看到的这个气势磅礴的草书“莫愁”二字,是由“草圣”林散之题写的,喻意“走向莫愁,一世无忧”。说到林散之,不得不提到“草圣”的由来,这是林老与莫愁湖的一段佳话。林散之出生在当时的一个小康之家,但在14岁的时候,父亲早逝,家道骤落。迫于生计,经父友推荐,到南京随张青甫画工笔人物,从此走上了学艺的道路。1984年5月15日,以当代日本大书法家青山杉雨为团长的日本书道访华团在莫愁湖与林散之会晤。这位当代日本书坛泰斗对中国现代书法不以为然,当他在省美术馆见到林散之的作品后,当着所有中日陪同人员和翻译的面,在那幅刚劲、潇洒的草书立轴前,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90度的鞠躬。走到郁金堂,他又虔诚地写了一幅大字赠给林老:“草圣遗法在此翁——后学青山杉雨”,并云中国书法有林散之是中国人的骄傲,是书家的骄傲,是当之无愧的“草圣”。此后,日本书道界的访华团体来中国,都以能拜会林散之为荣,对其推崇备至。林散之则通过笔谈写下了这样一段感人的话:“先生过誉,我非天才。幼学书法,先写唐碑,然后由魏入汉。三十岁后,广采博学,尝试行书,六十岁方练习草书。顾念生平,寒灯夜雨,汲汲穷年,所学虽勤,所得甚浅。”

走过“莫愁”,来到华严庵,华严庵曾名华严寺,是“莫愁文化”的主要载体。胜棋楼片区全展以“莫愁烟雨,风雅国粹”为核心理念,以华严庵、胜棋楼中的史料陈列做为开篇引领,引入“琴、棋、书、画”的国粹元素贯穿全展:以“琴”融入莫愁女故居,寓意莫愁女善良、正义、豁达之“情”;依据莫愁湖独有的楹联文化,提取“书”作为国粹元素线索,贯连水院长廊;与徐达和朱元璋的“万岁对弈棋局”的典故相呼应,利用“棋”的元素打造以围棋文化为核心的棋文馆;此外,在展陈中运用古典园林中“借景”、“透景”等手法手法,使得莫愁湖处处皆是风景,达到移步异景的观园效果。
到此莫愁,您将感受莫愁文化丰富多彩的各个方面,体味真正的“莫愁烟雨、风雅国粹”。
进入华严庵,右侧厢房用多媒体演示着莫愁湖1500多年的历史沿革,文人墨客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各种文学载体一一记录了莫愁文化。左侧厢房陈列着各个时期的莫愁湖志书,它们记录着莫愁湖的文化变迁。
明末清初,华严庵、郁金堂、莫愁水院等建筑毁于战火。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七下江南,六次来到莫愁湖,并写诗留念。当时的江宁知府李尧栋为迎合乾隆皇帝的心思,大规模修葺莫愁湖,重建了郁金堂、水院,新建了湖心亭、赏荷亭等建筑。李尧栋也因此官运亨通,官至湖南巡抚。清末江宁布政使蒯德模上书两江总督曾国藩重修莫愁湖。此工程未完工蒯德模即升迁至四川夔州知府。1871年六月,湖楼落成,华堂曲槛,渐复旧观。
在院中,一块造型奇特的假山石挡住了我们的视线。它有个美丽的名字,叫做“孔雀开屏”石。在江南园林中,假山包括土假山、石假山和孤立的石峰。我们看到这块假山就是属于孤峰,它是为点缀庭院空间的特制石峰,上大下小,也被称为“上丰型”。把它安置在门前一来应了中国一句老话:“开门见山”;二来也起到了一种抑景的作用。有道是欲扬先抑,中国传统艺术历来讲究含蓄,所以园林造景也决不会让人一走进门口就一览无余。最好的景色往往藏在后面,这抑景的好处就在于遮挡您的一部分视线,让您隐隐约约窥见远处的景物,但又瞧不清全貌。因为急于要看被遮住的部分,游览的兴致就更高了。这种造园手法,就是“抑景”。
现在,我们能看见一幢朱红色小楼掩映于竹叶花影之中。这座小楼叫“胜棋楼”,最初为朱元璋所建,原名庆功楼。
胜棋楼前,还有一副对联,是长沙张兆鹿所题,刻于清光绪年间。上联是:粉黛江山,留得半湖烟雨。下联是:王侯事业,都如一局棋枰(ping)。意思是说世事变迁,惟有江山依旧,莫愁湖风采如昔;昔日权势熏天的王侯将相如,如今不过黄土一抔(pou),是也罢,非也罢,留待后人评价。
请大家随我进楼参观。一楼的沙盘名为“莫愁旷览”, “莫愁旷览”由明状元朱之蕃等人评定为金陵四十景之首,此沙盘是根据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吴宏手绘的莫愁湖而布局,利用当时的莫愁湖内外八景的古迹及千叟宴、挑菜会、笔会等场景,重现了明末清初的莫愁盛景。莫愁湖风光的特点,不仅于本身的幽雅,尤在于四围的旷观,“一景之内又能收八景”,故而在明人金陵四十景中,以“莫愁旷览”闻名。这八景在明代就已有名目,分别是“钟阜晴云”、“石城霁雪”、“清凉环翠”、“冶麓幽栖”、“秦淮渔唱”、“报恩塔灯”、“雨花闲眺”、“牛首烟峦”,当然莫愁湖自身的景致,也决不让人。“澄波清澈,素气如云,弱柳映堤,丝杨被浦”,湖南岸的郁金堂、胜棋楼、华严庵、湖心亭,沿湖的茭瓜塘、渔村、鸭栏,以至石城渡口、隔江远山,无不如画,“波镜窥容”、“月梳掠鬓”、“山黛描眉”、“莲粉凝香”、“莺簧偷语”、“柳丝织恨”、“秧针倦绣”、“燕剪裁绮”等内八景,尽皆入诗。
东西展厅,通过唐宋元明清历代瓷片、青铜器、插屏、志书,笔墨纸砚、长卷、金石印章、瓷器、名人手书等实物展品,展示了莫愁湖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
来到二楼,我们可以通过VR来到600多年前明太祖朱元璋和徐达对弈的场景中。
相传,明代的太祖皇帝朱元璋虽然是农民出生,没什么大学问,但他生平却很爱下棋。闲散时常与手下大臣“过几招”。满朝文武官员中,惟有徐达棋艺最精。徐达此人棋艺虽高,胆却不壮,每次与朱元璋下棋都不敢赢。一到紧要关头,总会让棋于朱元璋。
有一天,朱元璋将徐达传至小楼之上,指着早已准备好的棋盘说:“今天朕与你好好下一局,大家都得凭真本事,否则就是欺君”。徐达沉吟半刻,当即领旨。
朱元璋兴致很高,落子也很干脆。徐达却每走一步,都要思前想后,十分慎重。棋势渐渐分明起来。朱元璋见自己在盘中形势一片大好,见徐达紧盯棋盘,久久不敢落子,以为徐达又故意让自己,便不悦道:“爱卿今日怎么总是举棋不定呀!”徐达落下手中的这一着棋,用衣袖擦了擦额上的汗水,这才说道:“请万岁爷细看棋盘”。朱元璋低头凝视棋盘良久,这才发现,自徐达落下这一子后,一下子反败为胜,而更奇的是,徐达用自己的黑子摆成了“万岁”二字。看见此景,朱元璋龙心大悦,当即将这幢小楼赐名为胜棋楼,连同莫愁湖赐与了徐达,此后,徐氏宗祠也建在了莫愁湖。
徐达这一着棋下得好险!当年与慈禧下棋的小太监因不慎说了句“奴才吃了老佛爷一只马”而被乱棍打死,可见封建时代,即使是和皇帝下一局棋也是步步惊心。
纵观徐达一生,他为人谨慎,善于治军,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官至右丞相,封魏国公。死后朱元璋追封他为中山王。
如果大家有兴趣还可以通过两侧的人机对弈,来复盘属于自已的“万岁”棋局。
现在我们看到徐达匍匐在地向朱元璋称臣的蜡像是根据民国期间挂于胜棋楼二楼一幅画所还原的场景。遗憾的是,此画于1948年流落民间,2004年在北京某拍卖会出现过,现为私人藏品。
 接下来,请大家前往莫愁女故居参观。南朝以来,莫愁女“故居”就一直存在,只不过规模不大,且多次毁建。对整个莫愁湖影响最大的一次重建,是在明洪武年间。徐达在赢得了莫愁湖之后,便在胜棋楼西侧,重建了郁金堂、华严庵和水院长廊等建筑。有一个很耐人寻味的细节是:因为胜棋楼是朱元璋所建,加上男尊女卑的观念,莫愁女“故居”郁金堂要比胜棋楼低半层。
 整个四合院,便是莫愁女“故居”。大家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一定听说过莫愁女和她的故事。
根据《河中之水歌》相传,洛阳女儿莫愁,貌美善良,聪明勤劳,采桑、养蚕、纺织样样都会,还和父亲学了一手采药、治病的本领,但家境贫寒,卖身葬父,被建康卢员外买来,成了员外的儿媳。后来丈夫征调去了辽阳边塞,杳无音讯,家业又在变乱中破败,只好和儿子阿侯相依为命。莫愁在诸多变故中化愁为不愁,把精神寄托在帮助邻里、扶贫济难之中,经常为乡亲们采药治病,以此为乐。由于莫愁特别喜爱郁金、苏合香料,人们把她的闺房叫做“郁金堂”、“苏合厢”。她死后,乡邻们在痛惜、同情和怀念之中,把她居所旁的石城湖改称“莫愁湖”。
听闻此事,梁武帝叹息不已,亲笔写了一首《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候……”。这首诗写出了莫愁女的一生,如今被刻在了郁金堂前的石壁上。
长期以来,看过这首诗的人都觉得莫愁女是远道而来从河南洛阳到江苏南京的,其实并不尽然,莫愁女是洛阳人可能是误读。据考证,西晋灭亡后,很多西晋贵族纷纷从首都洛阳来到长江以南的南京,琅琊王司马睿听从宰相王导的建议在南京开启了东晋的时代序幕。许多洛阳来到南京的贵族子弟,在经历了北方的战乱以后,进入温软的江南,纷纷安于享乐,再也不图复国大计。他们相邀在莫愁湖附近,饮酒寻欢,通宵达旦,由于这些子弟们都是洛阳来的,所以他们聚集的地方就被人们称为“小洛阳”。梁武帝的诗歌中说‘洛阳女儿名莫愁’,这个‘洛阳’,很有可能是指‘小洛阳’,莫愁女应该就是南京的本地女儿。
在小院周围的墙壁上,除了《河中之水歌》外,还有李恩绶跋鹤字碑、清莫愁女小像、以及郭沫若先生的打油诗。在刻在四壁上的诗文中,最好的还是郭沫若先生所写的一首打油诗:“古有女儿莫愁,莫愁哪得不愁。如今天下解放,谁向困难低头”。相信如果莫愁女生在现代的话,一定是名副其实的莫愁了。
莫愁湖的名字,跟传说一样美。莫愁女的故事,流传着不同的版本,但无论故事怎么演绎,莫愁女始终是善良美丽的化身。
庭院之后便是郁金堂。在四周的墙壁上,还有许多幅莫愁女的画像。这些画是摘取了莫愁生活中的一些片段,从而串联起了他的一生。前厅还原了莫愁女身着南北朝传统服饰娴静地在榻上刺绣的场景。后厅采用先进的3D MAPPING动画效果,让游客互动参与莫愁女“远嫁建康”、“生子阿侯”、“送夫从军”、“乐满千家”。中国有这么一句古话“既见故物,如见故人”,虽然不能亲眼看到莫愁女,但看了郁金堂,又看了莫愁女生活的场景,也应该没有遗憾了。
穿过郁金堂,来到苏合厢,相传苏合和郁金为南北朝时女子最爱的两种香料,如今苏合厢内展示了海棠花开时莫愁湖的盛景及文人墨客留下的墨宝。步出苏合厢,游客在莫愁泉边看到莫愁女煎药的雕塑小品,体现了莫愁女乐善好施的美好品格。
离开了莫愁女故居,请大家参观莫愁水院。莫愁水院的中心为光华亭。2.1米高的莫愁女雕像站在水中间的一块岩石上,雕像下方的水面上种植的全是荷花。每当夏日荷花盛开之时,名花倾城,美女倾城,相得益彰。
很多看过莫愁女雕像的人都说,莫愁女雕像刻画得栩栩如生,好像临水的仙子。关于这尊雕像,还和南京的雨花台烈士陵园有一段渊源。上世纪70年代末,南京雨花台北大门的烈士群雕像是由广州和上海两地的雕塑家组建完成的,作为广州雕塑院骨干的唐大禧位列其中。在雨花台群像即将完成之际,莫愁湖慕名找到唐大禧,希望他能为莫愁女塑像。唐大禧欣然答应,为莫愁女创作了这座经典的形象。
在这里提一个问题,请大家猜猜看,唐大禧先生创作的这位莫愁姑娘芳龄几何?给大家答案,是十四岁。为什么这么肯定呢,还记得刚才我们看过的那篇《河中之水歌》吗?里面写道: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请看,眼前的莫愁姑娘手挎桑篮,不正是十四岁时在南陌头采桑归来吗?2014年,唐大禧先生在完成了莫愁女雕像36年之后又一次来到这里,他动情的说:“今日重见莫愁,她仍婷婷玉立,芳姿楚楚,神情淡定,不衰不老。八方来客,慕名而至,驻足观赏,心旷神怡。至此,我多年的艺术心结,得以宽解。莫愁是也。”也许,这就是莫愁女从南朝到现在穿越古今的魅力所在,莫愁,莫愁,既是一种乐观,更是一种智慧。
八十年代,南京总政歌舞团的陶思耀和贺东久分别作词作曲,谱写了一首《啊,莫愁,莫愁》。歌曲开头是这样唱的:“莫愁湖边走,春光满枝头,花儿含羞笑,碧水也温柔,莫愁女前留个影,江山秀美人风流,啊莫愁啊莫愁,劝君莫忧愁。”在1984年的春晚上,著名女歌唱家朱明瑛首唱了这首歌,一时之间,将莫愁湖唱红了大江南北,唱进了千家万户。大家过一会儿自由活动时,不要忘了用相机留下莫愁姑娘和您的合影。
莫愁湖除了和这位明朝开国功臣有着深厚的渊源,在清代,也有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在莫愁湖留下了很多踪迹。
1871年,结束了和太平天国的战役,晚清名臣曾国藩实现了人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满。从担任两江总督时起,他留在南京度过了相对安适的暮年。由于南京是太平天国的首都,自1853年起,在南京城经历的一场场战役中,城市里很多古迹都遭到了毁灭性的伤害。诸如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大报恩寺塔被毁,明孝陵、灵谷寺和莫愁湖也满目疮痍。曾国藩在任时,主持重修郁金堂、胜棋楼、曾公阁等建筑。现存的胜棋楼、郁金堂、水院等建筑,就是曾国藩重修后保留下来的。
1871年,曾国藩在莫愁湖畔邀约文人雅士,当东道主组织集会。这样在水边举行的集会在古代有个很古雅的专有名称,叫做修禊。“修”是修养的修,“禊”字半边是“祝”字旁,半边是契约的“契”。修禊是指古人三月三日在水边祓除不祥的风俗。
古时候,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头百姓,每到季春时节,都要到水边去嬉戏游玩,举行消灾祈福仪式,后来就慢慢演变成文人雅士集会的活动。如果说兰亭修禊是中国古代最风雅的一次集会,兰亭因此成为历代书法家的朝圣之地;那么莫愁湖就是南京的兰亭,在这里集会,大有古意。明代诗人王懋明在《春日怀金陵旧游六首》中写道:“去年修禊日,曾往莫愁湖。风花香不断,烟柳弱难扶”。
现在,水院临湖的地方有一座两层四方亭,名叫“江天小阁”,取自于昔日曾公阁中一块题额的内容:“江天小阁坐人豪”。当年,曾国藩在两江总督府办完事之后,傍晚时常到莫愁湖来,在江天小阁远眺。清代的南京没有什么高层建筑,莫愁湖周围也没有遮挡,坐在阁中,东望可以看到钟山,北望可以看到清凉山、石头城,南望可以看到将军山,是欣赏南京美景的绝佳地点。朱自清先生到南京的时候,曾经到过莫愁湖,登上曾公阁后他这样评价:左手临湖的小阁敞亮得多,也敞亮得好,有曾国藩画像,忘记是谁横题着“江天小阁坐人豪”一句。我喜欢这个题句,“江天”与“坐人豪”,景象阔大,使得这屋子更加开朗起来”。今天的江天小阁依然是观湖的绝佳位置。
莫愁水院外北面原来还有曾公阁等建筑。曾公阁原为曾国藩幕僚许振祎建于郁金堂西北,后移曾文正公像于阁内。     可惜的是,曾公阁在民国时期毁于战火,在水院外西北角还能依稀看到曾公阁的一些地基。
出莫愁水院,可直达莫愁湖畔。各位眼前的粼粼碧波就是莫愁湖了。中国的名湖不算少,然而以古代美女命名的却仅有两处,一处是杭州的西子湖,另一处就是南京的莫愁湖。如果将杭城烟水迷离的西子湖比作名门淑女的话,那么莫愁湖就是小家碧玉了。漫步于西子湖畔,沉淀了千载的风流遗韵值得您去细细体味,而漫步于莫愁湖畔,这里的清风绿浪却能让您忘去尘世间的喧嚣。
在100多年前,清代才子袁枚曾将他家乡的杭州西子湖与南京莫愁湖进行过比较。他这样写道:“欲将西子西湖比,难向烟波判是非。但觉西湖输一着,江帆云外拍天飞。”在这位杭州才子的心目中,莫愁湖还要比西湖略胜一筹呢。“但觉西湖输一着,江帆云外拍天飞”是什么意思呢?原来从前的莫愁湖是与长江相接的。站在湖边,就可以看见长江上的点点归帆。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当时的情景:在蒙蒙细雨中,天苍苍,水茫茫,秋水长天成一色,一叶白帆,浮沉于急浪暮霭中,是不是充满了诗情画意呢?无怪乎清代金陵四十八景中“莫愁烟雨”独占鳌头。
今天的莫愁湖环湖路是园方在2003年整修并新建湖东道路后形成的,2005年元旦3000米环湖路全线贯通。自清朝乾隆年间修葺莫愁湖以来,游客第一次可以徒步环绕全湖,欣赏湖景。整条环线上种植了大量的柳树,清代郑板桥曾经盛赞莫愁湖:湖柳如烟,湖云似梦,湖浪浓于酒。今天莫愁湖再现了当时的景象。
莫愁湖上还有小岛,名叫湖心岛。看过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的朋友可能还记得,书中第三十一回《爱少俊访友神乐观,逞风流高会莫愁湖》,写的是杜慎卿、季苇萧一般“风流人物”在莫愁湖开“湖亭大会”的前前后后。书中写道:“诸名士看这湖亭时,轩窗四起,一转都是湖水围绕,微微有点薰风,吹得波纹如榖。亭子外一条板桥,戏子妆扮了进来,都从这桥上过。”“到晚上,点起几百盏明角灯来,高高下下,照耀如同白日;歌声缥缈,直入云霄。”那境况当时哄动了整个南京城!全城的有钱人都来看了个整夜,“直到天明才散”。
沧海桑田,星移斗转,2017年莫愁湖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南京市建邺区委、区政府投资1.7亿元通过环境景观提升、大湖清淤与生态修复、水系连通、灯光亮化及公共设施等工程,对公园进行全面打造,这在公园的发展史上是空前的。时至今日当我们站在莫愁湖畔时,一边是现代化的大都市风貌,一边是隔绝尘嚣的世外桃源,虽然见不到水天一色的情景,但却能感受到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焕发出的时代气息。
古典家具馆位于莫愁水院西侧,是2006年所建,为典型的清式江南园林庭院。踏上平步青云石,走进院子,迎面建筑就是家居馆的正厅了。馆内分为三个厅堂,展出公园珍藏的210余件古典家具。
红木雕双狮戏球系列家具陈列于家具馆正北主展厅,为典型的清代厅堂格局,由一张翘案几、一张八仙方桌、八把扶手椅、四张茶几组成。厅堂正中的红木雕双狮戏球出自皇室贵族之家,采用透雕工艺,用材名贵,一改明代红木家具的挺秀之气,线条不再以简洁为美,而是追求制作工艺的高难度。整套家具风格繁复华丽、尺寸宽大、整体造型雄伟而庄重,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在主展厅两侧展台上,展出了晚清及民国时期单件家具,这些家具为不同时期,不同材质,不同风格的红木家具中的精品。
广式红木嵌螺钿系列家具陈列于家具馆东侧展厅。厅内展出的清代红木嵌螺钿镶云石系列古典家具为晚清重臣曾国藩从南方迁来的广式家具,其制作手法精细入微,造型动感流畅,同时吸收了外来文化艺术,样式西化,体现出广式家具富丽、豪华、纤巧、婉致的风格,并采用了盛行于晚清的“螺钿”工艺。所谓“螺钿”工艺是指用螺壳与海贝打磨成薄片,镶嵌在家具表面的装饰工艺,由于“螺钿”天生丽泽,其细片光洁莹润,镶嵌在深色的家具中,光彩夺目,形成七彩斑斓的艺术效果,观赏性极高,显示出其主人尊贵的身份及财富的象征。
苏式红木家具陈列于家具馆的西侧展厅。清代,人们通常在进门靠墙处放置两张鸳鸯半圆桌,窗户正下方放一张卷头案。会客厅中间陈列一套圆桌,四周再放四把扶手椅,构成了典型的清代会客厅布局。此套家具用材一流,造型繁复华丽,做工考究,保存完好,是古典家具之精品。
出家具馆沿着湖畔向西走,来到邹鲁碑亭,时任监察委员原粤军经理部部长邹鲁撰文并立碑于辛亥革命粤军阵亡将士墓旁,后人俗称其为“邹鲁碑”。1980年邹鲁碑重树,2005年公园为“邹鲁碑”复建八角重檐碑亭,称为“邹鲁碑亭”,也叫“追思亭”。碑文标题是“重修建国粤军阵亡将士墓记”,记载了当时重建粤军墓的经过。
在邹鲁碑亭对面矗立着一座粤军殉难烈士墓。在南京,怎么会有一座粤军的烈士墓呢?这就要从1912年说起了。
1912年,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正当此时,绰号辫帅的江南提督张勋,在袁世凯的授意下,举兵南犯,企图复辟。孙先生命粤军总司令姚雨平,率领八千子弟挥戈北伐,陆续攻克固镇、宿州、徐州,三战三捷,致使满清大为震动。此次战役对南北统一,起到了关键作用。为了纪念在战役中殉难的烈士,民国政府决定将烈士的遗骨迁葬在风景如画的莫愁湖。墓碑上的“建国成仁”四个字就是由孙中山先生所题写的。
 抗日战争时期,墓园遭日军破坏。抗战胜利后,民国1947年,国民政府、广东省政府拨款重修,1948年将原先分散的53座烈士单人墓、墓碑损毁而失名的8人墓,连同因造炸弹而牺牲的华侨炸弹营营长周达在内,共62具烈士遗骸葬于一冢,将每一座墓的墓碑埋于冢内。在墓前另立大碑,上书“建国粤军阵亡将士之公墓”。
在粤军墓对面,我们看到的是莫愁楹联长廊,即原来明末时期湖心亭位置,同治年间,重修湖心亭后,中国近代学者、文学家王闿运为莫愁湖写下的一副对联还曾经引发过一场轰动一时的南北文人风波。其为莫愁湖写的对联上联是:莫轻他北地燕支,看画艇初来,江南儿女无颜色;下联是:尽消受六朝金粉,只青山依旧,春来桃李又芳菲。上联是在夸说洛阳女儿莫愁的美丽,“莫轻他”,不要重视之意。“北地燕支”,即指北方姑娘,此称莫愁。后两句赞美其英姿,谓令江南女儿相形见拙、颜面无光。下联“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都以南京为都城。“金粉”,本指妇女妆饰用的铅粉,这里喻繁华绮靡的生活。“尽消受”三字,写湘军攻下太平天国的天京之后,尽情享受奢靡的生活,又把大批江南女儿带回家乡的情景。对联流传开以后,大批南方人士对此深表不满,认为“江南儿女无颜色”这句含有轻视的意思,因此他们抗议,不许悬挂。后来经人调解,他把上联的“无”字改为“生”字,将下联的“依旧”改为“无恙”才算了事。修改后的对联是这样的:莫轻他北地燕支,看画艇初来,江南儿女生颜色;尽消受六朝金粉,只青山无恙,春来桃李又芳菲。据当时的资料记载,这一场南北文人的对联官司足足打了快两年,由此也可看出莫愁湖在江南文人心目中的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莫愁湖公园在楹联界的地位很高,清光绪年间华严庵住持释寿安便曾经汇编过一册《莫愁湖楹联便览》。据初步统计,有关莫愁湖的楹联有200多副,时间跨度从明初一直延续至今。收入《中国楹联大辞典》中莫愁湖楹联的数量为第一。
最早的湖联,要数明太祖朱元璋赐莫愁湖主人徐达联:“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这幅对联表达了明太祖朱元璋对徐达是有相当认可的。
在莫愁湖的对联中,最短的湖联八个字,最长的湖联有226字。这幅长联是担任过国民政府内政部长的赵戴文于1928年所写的。上联的首句是“千年王气西来”,下联的首句是“万里长江东去”。我们不难通过首句感受到对联的豪迈气魄。赵戴文撰写的这条湖联,比起清朝孙髯(ran)翁所做的昆明滇池大观楼海内第一长联来,还要多出46字。所以,以气魄而论,赵戴文的莫愁湖联属于海内长联中的精品佳作。
   如果说,刚才一路上大家充分感受到了莫愁湖的文气和墨香,那么,马上我们即将前往的区域就是带您感受莫愁湖温柔旖旎的一面了。莫愁湖的海棠花独步江南,接下来我们就去海棠精品园走一走。
莫愁湖公园的海棠精品园位于公园西部,建于1999年,占地约12600平方米,自从第一株海棠种下以后,南京莫愁湖的海棠经过多年的扩建和品种的采集,现园内栽植了近千株海棠,品种约30余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海棠专类品种园之一。主要品种有龙形海棠、莫愁红、长寿乐、东洋锦、世界一号、白雪公主、高桩一品香、北美海棠系列等。《红楼梦》里记载过老太君贾母最喜爱的四本海棠,分别是木瓜海棠、贴梗海棠、西府海棠和垂丝海棠,这四本海棠在莫愁湖都不难找到。
海棠早在先秦时期的文献中就有记载,国人自古喜爱海棠,其根本是在于它富有文化内涵,人们称赞它是“百花之尊”,甚至有“花中神仙”之说,海棠品类繁多,有属于蔷薇科苹果属,也有的属于木瓜科,主要是根据果实的不同。在古老的《诗经》里就曾记载过海棠花,但并不是它的观赏性,而是在于食用价值。《卫风·木瓜》中写道,“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诗中的“木瓜”、“木桃”、“木李”全都是属于海棠类的植物,它们在古时候常常被作为送给亲朋好友的礼品。
在文人的笔下,海棠花更是无限娇媚,被描绘成超凡脱俗的美人,深闺中的少女,因此海棠又名女儿花。南宋陆游诗云:“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形容海棠艳美高雅。宋代的《冷斋夜话》中还记载过一个故事。唐明皇登沉香亭,要召见杨玉环,然而贵妃醉酒还没有醒,唐明皇只好命高力士和侍从把杨玉环搀扶过来。杨贵妃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着说:“这哪是贵妃醉酒,分明是海棠花没睡醒嘛”。这就是“海棠春睡”典故的由来。宋代苏东坡据此写了一首叫《海棠》的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每年到了海棠花开的季节,总有游客会问,为什么闻不到海棠的香气。民国时期最传奇的女作家张爱玲曾经说过:“人生三恨: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梦未完。”这三恨分别是什么意思呢?一是海棠如此美丽却缺少了香味,这是一种遗憾。二是鲥鱼味美无比,可刺太多吃起来却很麻烦,这也是一种遗憾。三是《红楼梦》曹雪芹并没有写完,这是第三大遗憾。原来,大多数海棠是没有香味的。但这也并不绝对,比如西府海棠其实是有淡淡的清香的。对于海棠无香的解释,还是诗人给出的答案最浪漫,有一位诗人曾这样写道:“海棠暗恋去了,怕人闻出心事,所以舍去了香味。”联想到海棠原名女儿花,这个解释还是很贴合女儿婉转害羞的心思的。
至于莫愁湖为什么要种植如此多的海棠呢。建国以后,已故的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彭冲担任过南京的市长。他来到莫愁湖,想起莫愁女,他说:“莫愁是女子,海棠也叫女儿花,莫愁湖就种海棠吧。”
南京人爱海棠花,不仅因为花美,更深层的原因是它还包含了南京人对一位伟人的集体怀念,那就是周总理。众所周知,总理一生很爱海棠,他在中南海选择西花厅作为办公和生活的场所,也是因为偏爱那里的海棠。周总理的革命生涯里多次到过南京,当然也来过莫愁湖。
1946年5月间,周恩来到达南京梅园新村30号,当晚就举行记者招待会说,重开谈判,以免发展为全面内战。6月底,谈判陷于僵局,但国民党特务对梅园新村的监视、威胁丝毫没有放松。有一天南京地下党送来情报,特务闻风而至。周恩来得知后在当晚就毁掉了文件,转移了密码。第二天,总理安排大部分工作人员分别到玄武湖、灵谷寺“郊游”。周总理本人则和后来的开国少将龙飞虎到了莫愁湖。在胜棋楼前,龙飞虎听周恩来讲朱元璋和徐达下棋的故事,原本焦急紧张的心情逐渐松弛了。
新中国成立以后,总理也曾带着革命伴侣邓颖超同志来到过莫愁湖。为了不给基层带来麻烦,总理是在公园下班以后悄悄来的,事后,园方才知道总理来过。总理去世以后,梅园新村纪念馆和莫愁湖公园,南京留有总理足迹的地方,都自发聚集了很多怀念总理的人。
在周总理逝世12年以后,邓颖超同志写过一篇怀念的文章,里面还提到海棠。“春天到了,百花竞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12年了,离开了我们,他不再回来了。海棠花开的时候,叫人那么喜爱,但是花落的时候,它又是静悄悄的,花瓣落满地。有人说,落花比开花更好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伟人已去,但莫愁湖海棠依旧,我们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尊崇与怀念永不停息。
一般说来名湖多为赏月的好地方,莫愁湖自然也不例外。位于碧波之畔的抱月楼,原址为二郎神庙,后在其原址上建成此楼,是莫愁湖赏月色的绝佳处。中国古代的建筑,按照体例,亭台楼阁榭,形态各异。而这座抱月楼却反其道而行之,此楼由一亭一台一座二角亭组成。临水望去,与扬州五亭桥的风格极为相似。据说每当月夜的时候,月亮与小楼的倒影相接,呈怀中抱月之势,楼影清辉,令人称绝。抱月楼特色在其石刻文化,是南京市江宁区窦村匠人程天全的杰作。在小楼底部台基的石板上,刻画了《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中的故事场景,有“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关云长千里走单骑”、“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等。
新中国成立后,因为南京市每年都要在园中举办海棠花会,许多文化名人如林散之、萧娴、黄胄等都曾出席过花会,园中的抱月楼也就多次成为南京文化名人的论坛与客厅。著名的女书法家萧娴八十大寿的庆祝活动就是在这里举行的。
说起萧娴女士,她和刘海粟曾经同门学艺,他们的老师就是领导一百年前戊戌变法的思想家康有为。康有为既是大书法家也是诗人。他平生学生很多,著名的有梁启超、谭嗣同、马君武等,都是一时俊杰。晚年住在上海,又收过一批学生,其中有两位著名艺术家,就是刘海粟和萧娴。
萧娴拜康有为为师则稍后于刘海粟。她的父亲萧铁珊是西南名儒,南社成员,曾任孙科秘书,深得康有为敬重,聘之为子女的家庭教师,于是他即携萧娴客居上海,并带她谒见康有为。萧娴八岁即随父学书,笔下功夫扎实,康有为见她临写的《散氏盘铭》,叹为奇才。他认为萧娴将来是可以成为和卫铄、管道昇一样了不起的女书法家的,遂也欣然收为女弟子。这年萧娴才二十二岁。1925年萧娴在广州支持北伐,售字得千元,全部捐献,得宋庆龄亲授奖状。
萧娴八十大寿那年,江苏文艺界为她祝寿,在莫愁湖抱月楼办了一场歌舞盛会,时值金秋,天高气爽,刘海粟德高望重,是祝寿人群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他挽着师妹萧娴的手步入舞池,师兄师妹,一对老人,翩翩起舞,一时传为佳话。事后有位记者问萧娴对这次盛会的感受,萧娴说:“刘海粟来了,还陪我跳舞,我很高兴。”
站在楼边向水上望去,我们发现在不同的角度,莫愁湖有不同的美。很多朋友会看到附近码头停泊了很多条色彩鲜艳的龙舟。其实,在莫愁湖除了有以文会友的雅韵,也有龙舟竞发的豪情。1991年6月2日,南京市莫愁湖首届龙舟大赛拉开帷幕,第一次大赛就有100个队伍参加。如今,莫愁湖公园的海棠花会、国际龙舟赛、莫愁烟雨节被市政府列为公式文化活动。每年五月五,莫愁湖,吃粽子,赛龙舟,来参加传统活动,过一个原汁原味的端午节,已经成为南京市民的保留节目。
“三春海棠、九夏芙蓉”是莫愁湖公园花卉活动的经典描述。以前,莫愁湖内湖面宽阔,盛产九孔莲藕,“莲花十顷”是六代名湖引人入胜之处。除了荷花可以观赏,莫愁湖的荷叶也很出名。莫愁湖位于水西门外,老南京人都说“水西门的鸭子呱呱叫”。在南京话里,“呱呱叫”是非常好的意思。所以,一语双关,既是指鸭子的叫声,也是说鸭子的味道非常好。在当时,莫愁湖和周边的水塘,有不少养鸭子的人。在把鸭子做成南京盐水鸭以后,卖鸭子的时候,老板会顺手拿一张莫愁湖的荷叶把切好的盐水鸭包起来递给顾客。等到举起筷子大快朵颐的时候,鸭子上已经沾染了荷叶的清香了。所以,水西门鸭子是以包着莫愁湖荷叶而闻名的。
今天,我们在园中欣赏湖面荷花的同时,还可以去北区的荷花精品园探寻一些新发现。荷花精品园占地总面积约9500平方米,其中荷花栽植面积3800平方米,是公园重要的荷花培育和观赏基地,拥有荷花品种多达200余种。其中较常见的有红色花品种莫愁红莲、新深情、名流等,白色花品种观音莲、梨花白、白牡丹等,粉色花品种披针粉、首领、卡洛琳皇后等,黄色花品种黄牡丹、金凤凰、金玉满堂等,其中也不乏大洒锦、秣陵秋色等珍贵品种。每年,一般最早开花的品种为“红杏”和“白鹤”。红杏单瓣莲,花型娇小玲珑,花瓣呈从粉白到玫红的渐变色,是人工培育而成的品种;白鹤则为千瓣莲,花瓣为白色,较为纤细,好似菊花,花蕊则是比较特别的橘红色。
每逢盛夏,精品园内的荷花竞相绽放,争奇斗艳,荷香四溢。上百个品种,上万盆荷花,每天以百盆的速度盛开。莫愁湖里的园林工人们每天早上四五点就要去基地把刚刚开放的荷花搬运到花卉馆的精品荷花展示区,为的是让游人每天都可以看到不一样的荷花。
2013年的夏天,莫愁湖传出了开放并蒂莲的消息。可是居然每个人的第一句话都是,这怎么可能?是呀,这怎么可能?莫愁荷是中国古老典型的单瓣荷花,据可靠记载,上一次大湖里的荷花出现并蒂莲的时间还是1600年前的东晋。直到亲眼看见,不少游人才心服口服。要知道,大湖里的深水单瓣荷花出现并蒂莲的概率可是百万分之一呀。
夏季的“荷花节”系列活动是莫愁湖新起的一项文化花卉活动,会在园区里举办少年儿童围棋宝贝比赛、全国莲荷诗词联征集、“荷花杯”摄影大赛组织、还会组织情侣在公园放荷花灯、邀请游人为荷花新品起名字、采莲蓬、摘莲子、送荷叶。一个夏天,到莫愁湖公园赏荷花的人就有一百万人。
前方,几座和式建筑散在绿荫中。这是为了纪念南京和日本爱知县结为友好城市而建的中日友好鸢尾园,是中国南京市与日本佐原市友好文化交流的产物,建于1994年,是一个典型的日本式鸢尾花卉专类园,园中的一些亭、台、楼、阁、小桥及弯曲走廊均按日本建筑风格建造。初建时从选址、规划、设计到栽植、养护管理都得到日本专家香取正人和尹泽宏先生的悉心指导,园内移取原产日本的鸢尾植物溪荪、燕子花及花菖蒲近300多个品种。每年五、六月,适逢花开时节,次第竞放,恰似彩蝶纷飞,一派生机盎然。
离开鸢尾园沿环湖绿道来到莫愁湖东门,东门内有五显亭。五显亭在莫愁湖湖北,《康熙府志》云:临河水栏,周以高柳,为途人小歇脚,极幽胜。清初建。莫愁湖湖畔过去是金陵水上交通要津,百舸争流,商贾云集,街市繁华,同样是金陵西部重要的文化中心,留下诸多文人送别墨宝。五显庵及五显亭是莫愁湖北岸重要的送别场所。
五显庵供奉五显大帝。五显大帝又称五圣大帝、五通大帝、华光菩萨等,姓马,名灵耀,民间俗称马王爷、马天君、马灵官。在中国客家民俗中他是由神到人,又由人到神和神灵。传说玉皇大帝封其为“玉封佛中上善王显头官大帝”,并永镇中界,从此万民景仰,求男生男,求女得女,经商者外出获利,读书者金榜题名,农耕者五谷丰登,有求必应。  南北朝起佛教盛行莫愁湖庵堂寺庙众多,光庵堂就有四个,华严庵、五显庵、天仙庵、观音庵。更是由于莫愁湖畔特殊的经济文化地位,庵堂有着送别及文化传承的作用,留下诗词歌赋无数。
沿环湖绿道继续南行,在湖的东南角,是南北朝“孙楚酒楼”的所在地,虽楼已不存,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很多诗歌里找到它的身影。“朝沽金陵酒,歌吹孙楚楼”,这就是当时李白赏月饮酒所留下的赞美孙楚酒楼的诗篇。后来的金陵四十八景里还有一景就叫“楼怀孙楚”。可惜的是,孙楚酒楼毁于1948年的战火,现在我们只能在故地遥想它阅尽千年的风姿了。
穿过莫愁书画广场,在沿环湖绿道终点,我们可以看到一座江南古典园林建筑,棋文馆位于胜棋楼之东部,建于2003年,以弘扬景区内传承有绪的棋奕文化。莫愁湖景区的胜棋楼楼名相传得自明太祖朱元璋与中山王徐达的奕棋,其历史已有600多年。受此影响,明清以来莫愁湖已成为历代帝王将相、达官显贵、富商巨贾、文人骚客奕棋交游的活动场所之一。
目前棋文馆一楼展示与莫愁文化息息相关传统文化,以石头艺术来展现的文化内容,如戏曲故事、成语故事等;还定期举办一些非遗文化活动,如:古法捞纸、现场装帧、雕版印刷。二楼为曾国藩展,展览从曾国藩在莫愁湖下棋说起,讲诉了这个在历史上颇有争议的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的一生。
莫愁湖的游览即将结束。各位朋友,莫愁湖风光秀丽,景物怡人,最富魅力的还是莫愁湖的文化。如果把莫愁文化概括起来说,我认为晚晴名士彭玉麟为莫愁湖题写的一幅对联总结的最精辟:王者五百年,湖山具有英雄气;春光二三月,莺花合是美人魂。英雄气,美人魂,加上才子梦,具备了这些条件,莫愁湖又怎能不备受世人瞩目呢。亲爱的朋友,希望今天的莫愁湖能够给您留下一个美好而难忘的回忆,期待您在明年海棠花开的时候再次光临,邂逅一场如梦如幻的海棠之约。


莫愁湖历史沿革
 
据专家考证,莫愁湖是由长江、秦淮河在金陵城西长期冲积而成的城市水体,古称“横塘”(即长堤),又因其依傍石头城,故又称石城湖,后改为莫愁湖。
从南北朝起,莫愁湖一带便成为文人墨客聚集的中心,莫愁文化盛极一时。1500多年前,梁武帝写了《河中之水歌》,开启了莫愁文化的文字记载。隋唐时期,大诗人李白留下了“朝沽金陵酒,歌吹孙楚楼”的佳句。宋代,又兴起赏心亭、二水亭,后又有折柳亭,这些古迹数毁数建,仍不失风雅,令历代文人所倾倒,留下诗词歌赋不胜其数。明初,莫愁湖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开发。相传朱元璋建庆功楼(今胜棋楼)于莫愁湖畔。后在万历年间莫愁湖以“莫愁旷览”列为“金陵四十景”之首。
清乾隆年间“莫愁烟雨”列为“金陵四十八景”之首,郑板桥赞叹其景日:“湖柳如烟,湖云似梦,湖浪浓于酒”。清诗画家马士图于嘉庆乙亥(1815年)编撰出版了《莫愁湖志》。1885年两江总督曾国藩重修莫愁湖。至今,莫愁湖获得了“金陵第一名湖,享有“江南第一名湖”、“金陵第一名胜”、“金陵四十景之首”等美誉。
1500多年的莫愁文化,如今被一一挖掘,莫愁湖用各种形式展示莫愁文化,主景区展陈以“莫愁烟雨,风雅国粹”为核心理念,以华严庵、胜棋楼中的史料陈列做为开篇引领,引入“琴、棋、书、画”的国粹元素贯穿全展。以“琴”融入莫愁女故居,寓意莫愁女善良、正义、豁达之“情”;依据莫愁湖独有的楹联文化,提取“书”作为国粹元素线索,贯连水院长廊;与徐达和朱元璋的“万岁对弈棋局”的典故相呼应,利用“棋”的元素打造以围棋文化为核心的棋文馆;棋文馆一楼以石头艺术展现莫愁湖的传统文化,二楼为曾国藩陈列馆。如今,莫愁湖海棠诗画会、莫愁湖龙舟赛、荷花文化艺术节、莫愁烟雨文化节四大传统文化活动,也是莫愁文化得以传承的一个重要形式。


莫愁湖公园展品讲解


编号
名称
备注
1
《莫愁湖志》
1815年《莫愁湖志》原作者马士图,字宗瓒,号鞠村,江宁(今南京)诸生。工画山水、仕女,兼写竹梅,精鉴别,家居莫愁湖上。尝集画社于胜棋楼,至者三十三人,极一时之胜。1885年醉吟馆主人做《续篆莫愁湖志》。1888年三山二水吟客成《添修莫愁湖志》甘元焕修《莫愁湖志》《金陵莫愁湖志》是民国时期书坊根据马士图的《莫愁湖志》木刻本改成的铅印本,并把《莫愁湖楹联便览》中的全部楹联都收入其中,还增补了民国初期几幅楹联。2005年莫愁湖管理处修《莫愁湖志》志书囊括之前志书,开创志书编撰新方式。
2
清代三羊铜罍
罍,古代一种盛酒的容器,小口,广肩,深腹,多用青铜制成。
3
明代铜鼎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古代原是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鱼肉,后为旌功记绩的祭器和礼器,变成统治阶级政治权利的重要象征,视为立国重器。
4
清代雍正青花五爪云龙瓷板砚屏
此屏瓷板背面记载墨书,大清嘉庆元年清和月望日,文鉴斋卢映之子瓠田明扬制。道光二十五年二月六日,男葵生栋配成谨志。笔者考证大清嘉庆元年(1796年)清和月(阳历五月)望日(十五),文鉴斋(祖上字号)卢映之子瓠田(字号)明扬制(制厂并工匠名字)。道光二十五年二月六日,男葵生(字号)栋(卢栋名)配成谨志(卢映之的后人卢栋修复屏。经专家鉴定此件是清代雍正仿明代早期的,青花五爪云龙大盘底部残器。在嘉庆元年请扬州名家,文鉴斋卢咉之子瓠田明扬制作成砚屏。到了道光二十五年二月六日,文鉴斋卢映之后人卢栋修配。
5
清代螺钿双马图插屏
大理石又称云石,由石灰岩经过千百年地质变化而成。其魅力在于云石上天然的纹理形成不同的画面。如人物、山水、花卉、鸟兽等等。据《云南考略》说:"点苍石出大理山崖洞中,白质黑章,有人物山水草木禽鱼之状,可为屏几。"此幅插屏所选云石纹路自然,线条流畅,如水墨画勾勒的两匹奔跑中的骏马。
6
清代祁阳石八仙过海插屏
祁阳石温润细腻,多呈紫红色,石色匀净,常见浅绿色石脉,色佳者有山水日月人物之像,又称"文石",常用来制屏。此屏名为“八仙过海”,整屏雕刻利用祁阳石的石质和纹路,布局八仙过海的场景,八位仙人神态各异,堪称浮雕中之精品。
7
清代螭虎纹铜瓶
螭,传说中的龙九子之一,螭虎在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中代表神武、力量、权势、王者风范。
8
清代海棠形宣德炉
“宣德炉”起源于明代宣德年间,简称“宣炉”。海棠形宣德炉特别之处在于其造型罕见,为文人墨客所钟爱。
9
《莫愁湖志书》
1815年马士图做《莫愁湖志》,清光绪重印版本
10
清代御制墨云宝翰林风月墨 
墨色纯正,纹饰清晰,金彩靓丽,墨香沁人。正面描金书“翰林风月”另面描金朱珪“御制墨云室记”,所书正隶字体工整规矩,四周描金图绕螭龙捧寿纹饰,华丽至极,宫廷气息浓郁,两侧分别填金款“乾隆壬子年”及“仿唐李廷圭墨”。整墨制模精细,古色盎然,典雅大方,彰显皇家气韵,殊为难得,可保可藏。 
11
《莫愁湖》长卷
《莫愁湖》长卷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者:吴宏(1615-1680),江西金溪人。移居江宁(今南京)。宏,一作弘,字远度,号竹史、西江外史。清初著名画家。自幼好绘事,自辟蹊径。 


莫愁湖公园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办莫愁湖海棠花会,是当时南京最高规格的文化活动。海棠花会中有众多名家留下各种作品。其中金石印章十数枚,由姜桂林、孙龙父等篆刻。姜桂林,自号二石、二石道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扬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竹西印社副社长。   孙龙父,名珑,名字行,号赤城居士、弄斧等。祖籍泰州,后居扬州。弱冠之年,其书画金石即初露头角。抗日战争期间,曾在镇江、扬州等地鬻金石书画,多次举办个人作品展,名噪一时。 
金石印章

13
民国红绿地花蝶纹画卷缸
古代书画作品多是把纸张装裱成卷幅,以一根圆棒为轴,平时卷成一束,陈放到书架上归类管理。不少文人会在书房摆一口瓷缸,把一些常用卷轴书画插放在缸里,便于随时查索取阅。此画卷缸“小而雅、小而精”,其纹饰丰富且艺术性强,深受文人的青睐。
14
清代螺钿山水插屏
中国织绣工艺品种繁多.绚丽多彩。主要有刺绣、织锦、缂丝、抽纱、花边、绒绣、机绣、绣衣、绣鞋、珠绣、地毯、手工编结等。 织绣画作主要采用优质的绢、丝、毛等作为纺织材料,然后以山水花鸟人物为主要题材,通过巧妙构思、绣制装裱而成的一种绘画方式。据记载,中国丝织物的出现,始于东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此后,经过殷商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织绣工艺,已具有较高的水平。织绣画作为中国绘画的一种独特的工艺形式,也是伴随着中国织绣艺术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发展的。这幅清代织绣画,纵 40.6厘米、横51.5厘米,采用绢丝铺底,以各色丝线组合编结、手工绣制而成,并经托裱后,通体镶嵌于红木屏风镜框之中。织绣内容属于中国传统的山水人物题材。画面近处停泊在江岸的小舟、河畔执杖的行人、婆娑的垂柳,还有远处的山峰,江畔的礁石与山头的白云都绣画得栩栩如生。该幅绣画通过选取中国传统书画常用的石青、石绿、赭石等颜料将丝线熏染编绣,为我们精心构勒出一派江南“春山树葱茏,春江云帆动”的美丽风光,显示出作者较高的技艺水平。作品所表现的风光景物,呈现的正是中国古代士大夫们“寄情山水”、“江畔行吟”的文人画情怀。
15
清代晚期粉彩瓷龙凤纹盘
 粉彩瓷,是清宫廷创烧的彩瓷,在烧好的胎釉上施含砷物的粉底,涂上颜料后用笔洗开,由于砷的乳蚀作用颜色产生粉化效果,为釉上彩瓷器。粉彩瓷“始于康熙,精于雍正,盛于乾隆”。龙为鳞虫之长,凤为百鸟之王,都是祥瑞之物。龙凤相配便呈吉祥,习称"龙凤呈祥纹"。龙凤纹为官窑传统纹饰,为皇帝大婚时御用品。
16
清代晚期粉彩瓷博古纹绣墩
绣墩又称坐墩,是中国传统家具凳具家族中最富有个性的坐具,圆形,腹部大,上下小,其造型尤似古代的鼓,故又叫鼓墩。墩与凳同义。绣墩的历史非常悠久。博古纹是瓷器传统装饰纹的一种。“博古”的意思即为“通晓古事古物”,成语就有“博古通今”一说,寓意清雅高洁。
17
清代晚期豆青釉青花堆白人物大瓷瓶
豆青釉其釉色为青中泛黄,釉面光泽比粉青、梅子青弱。清代豆青釉淡雅柔和,色浅者淡若湖水,色深者绿中泛黄,釉面凝厚。清代中期以后,工匠会在素胎上勾勒出纹饰轮廓线,施以豆青釉,然后入窑烧造成凸起的纹饰。
18
民国粉彩瓷塑人物天官赐福
天官,即《三元大帝》(天官、地官、水官)之一,又为“福、禄、寿”三星中的“福星”。天官谓神话人物,寓福自天上来。
19
清代晚期霁蓝釉大天球瓷瓶
霁蓝釉为一种高温石灰碱釉。其釉色蓝如深海,釉面匀净,呈色稳定,为瓷器中“上品”。天球瓶原名为“千秋瓶”,象征着“千秋太平”之意,是受西亚文化影响极深的一种瓷器造型,从明永乐宣德创烧,到清雍正乾隆之际,因清朝皇室对永宣窑器的推崇致使,摹古之风盛行,故多产。
20
清代晚期粉彩瓷牡丹纹尊
尊,在先秦时用作酒器,也有用于祭祀。尊通常的形状是敞口、折沿、圆腹。到了北宋中后期,尊的功用渐生变化,装饰的功能已超过实用,而自元以后基本上已无任何实用功能了,均是装饰陈列用瓷,或为皇宫之内的观赏器。一般民间区分尊和瓶是视其口与足的比例来判定的:口大足小称为尊,口小足大称为瓶。
21
《船山遗书》2本 
王船山先生遗书,同治四年十月刻竣,凡三百二十二卷。国藩校阅者《礼记章句》四十九卷,《张子正蒙注》九卷,《读通鉴论》三十卷,《宋论》十五卷,《四书》、《易》、《诗》、《春秋》诸经稗疏、考异十四卷,订正讹脱百七十余事。军事鲜暇,不克细紬全编.
22
徐达拜帅 
作者: 张修竹绘画,出版社: 中国戏剧出版社,副标题: 朱元璋演义(12),出版年: 1985年5月,页数: 158,装帧: 平装徐达:国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民族英雄,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农家出身。
23
宋代棋子钱
象棋古时别称象戏,早在南北朝时,北周武帝宇文邕就曾写过《象经》棋谱,集百僚而讲解,并在贵族中流传开来。到宋代,象戏才完全定型,成为今日的形制。宋徽宗赵佶对象戏十分爱好,经他的大力提倡,使象戏在皇宫内外更加盛行。以至南宋初年洪遵在《谱双》中说"象戏,家喻户晓",成了当时群众文娱生活的重要内容。 
24
仁孝皇后内训 
此书系明仁孝皇后所作的宫廷内训,有永乐皇帝的御制序
 书内含修身,德行,慎言,节俭,积善等共二十章。  
25 
莫愁湖修禊诗、莫愁湖楹联便览、莫愁湖风雅集
《莫愁湖修褉诗》,刊印时间于1933年,冒广生、关赓麟等人召集青溪诗社同人,集莫愁湖修褉,以“河中之水歌”分韵赋诗。收录光晟、宗威等五十二人诗词。1879年,华严庵住持僧寿安汇刊《莫愁湖楹联便览》1815年华严庵首释恒峰辑录华严庵壁上所题诗句,刊印《莫愁湖风雅集》。竹纸线装木刻版。 
26
萧兴华点评《莫愁女》手稿 
上世纪八十年代,作者用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稿纸撰《一个悲壮苍凉的故事——二评莫愁女幻想曲》,手稿共10页。 
27
电视剧《莫愁女的传说》 
由南京市园林局、安徽电视台、莫愁湖公园联合录制。编剧方洪友,导演雪村。臧修逸饰莫愁女,王晓康饰卢公子。有那么一阵子,将皇帝形象搬上屏幕是一种“热”,雪村也凑热闹拍了个皇帝戏,这便是他的六集“大戏”《莫愁女的传说》。 
28
黄梅戏《莫愁女》 
2013年,再芬剧院精心复排的《莫愁女》在黄梅戏艺术中心上演,由余淑华、刘国平领衔主演,联合李萍、吴美莲,四位国家一级演员将带领“再芬黄梅青年团”共同呈现。以老带新,阵容强大,以全新的演绎来再现这部经典作品。         
29
莫愁女磁带、唱碟 
柔美的慢板:描写莫愁对爱情的期望想像。不安的小快板:描写徐公子的感情与徐家的反对给莫愁带来矛盾不安和痛苦。慢板:以哀伤的旋律,描写莫愁被囚禁时的难过和思念。急板和广板:急板描写莫愁的痛苦和投湖,最后的广板重现了首段的主题但以悲壮的曲调表现这个故事的凄美。 
30
陶思耀
陶思耀(1944——)作曲家。江苏南京人。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1963年入伍,先后任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编导室主任、艺术指导。首批国家一级作曲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代表作品有歌曲《中国的土地》、《莫愁啊莫愁》等。所做《莫愁啊莫愁》在一九八四年中央电视台第二届春节联欢晚会上,由东方歌舞团独唱演员朱明瑛演出亮相后,迅速在国内外传播流行至今。展柜中展出的为陶思耀先生捐赠的和《莫愁啊莫愁》有关的获奖证书及相关产品。
31
钱松喦
钱松岩当代画家,江苏宜兴人。曾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名誉院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顾问,是当代中国山水画主要代表人之一。钱松喦生前多次表示,一座城市如果有湖,这座城市就很有灵性。因为莫愁湖特有的历史文化底蕴,住到南京后,钱松岩对莫愁湖更是情有独钟。不仅经常参加莫愁湖举办的一年一度的“中秋赏月晚会”,每年4月举办的“海棠花会”,钱松岩只要有空,肯定到场。
32
傅抱石
傅抱石,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现代画家,“新山水画”代表画家。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执教于中央大学。1949年后曾任南京师范学院教授、江苏国画院院长等职。 
33
海棠花会签到簿
1980年3月,莫愁湖举办了首届“海棠花会”。海棠花会成为当时南京市最高规格的文化活动之一。书画名家刘海粟、林散之、萧娴、亚明、钱松喦、魏紫熙、陆俨少、宋文治和著名诗人俞律等都陆续参加过海棠花会。展品为海棠花会的签到簿。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我们的文化旅游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